AddTime:2025-01-16;Hits:60
在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下,一种新型的“贫困”悄然蔓延——时间贫困。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被忙碌的生活裹挟,正式“确诊”为时间贫困户。时间贫困的症状十分显著。每天从清晨到深夜,仿佛被无数任务穷追不舍,工作、家庭琐事、社交应酬等堆积如山,让人应接不暇。忙忙碌碌中,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被极度压缩,那些曾经热爱的兴趣爱好、计划许久的自我提升活动,只能无奈地搁置在日程表的角落。身心在持续的忙碌中疲惫不堪,精力如枯竭的泉水,难以恢复到饱满状态,日复一日,陷入身心俱疲的恶性循环。
时间贫困户是指那些因工作、家庭责任等原因导致个人可支配时间严重不足的群体。这一概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贫困户分类,而是近年来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,用于描述那些每天忙于应对各种事务,却鲜少有时间投入到真正重要或有意义事务上的人。
【正式被确诊为时间贫困户】2025年1月16日,#正式被确诊为时间贫困户#话题重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。在《心理科学进展》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分析,工作时间、强度、质量是造成感觉时间不够用的主要原因。当时间强度过大,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时,那种令人窒息的匆忙感和如影随形的紧迫感,仿佛将人的身心紧紧束缚在一张无形的网中,使其长时间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。在这种重压之下,人们往往更容易选择一些看似能够迅速缓解压力,实则极不健康、极具破坏性的放松方式。比如,无节制地暴饮暴食,企图用食物填满内心的空虚与不安;或是依赖烟草与酒精的麻醉,试图在短暂的迷离中忘却烦恼;亦或是沉迷于久坐不动、熬夜晚睡的不良习惯,任由身体在疲惫与困倦中逐渐沉沦。
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“贫困”是指可支配收入不足,那么时间贫困(time poverty)指的就是个人可支配时间缺乏。
时间贫困最初引起注意是在20世纪末的英国,当时更多用于“有钱无闲”(money-rich, time-poor)的群体:他们从事报酬丰厚的工作,可支配收入高,但休闲时间相对较少。
随着时间推移,时间贫困不再只是“有钱无闲”群体的问题。2013年6月,世界银行集团电子图书馆网站收录了题为《长时间工作但别无选择:几内亚的时间贫困》的研究报告,该报告重新定义了“时间贫困户”,即长时间工作但仍然经济贫困,或一旦缩短工时就会陷入经济贫困的个体,换句话说,就是想闲一会儿,肯定无钱。
事实上,剥夺我们时间的,除了有偿劳动,还有很多没有任何报酬的劳动,包括家务活、照看小孩和老人等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时间贫困问题愈发突出:一方面,远程办公进一步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线;另一方面,孩子居家学习也为父母,特别是母亲,带来更多家庭照看任务。
和经济贫困一样,时间贫困同样关乎身心健康。但和经济贫困不同的是,时间贫困的负面影响仍未得到充分认识。为此,2020年下半年,英国《自然·人类行为》杂志刊文呼吁,“科学人员、政策制定者和机构领导者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,来了解和减少时间贫困,增进心理健康和经济效益”。这算得上是疫情期间的一个及时提醒。
被任务追着跑:感觉时间不够用,忙不过来。
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:没有时间进行休闲、娱乐和自我提升活动。
精力难以恢复:每天感到身心疲惫,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。
生活质量下降:因为时间不足而感到焦虑、沮丧或失落。
时间分配情况:评估每天或每周投入工作的时间长度,是否超出了正常的工作时间范围;考虑在照顾家庭成员上投入的时间;反思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用于休闲、娱乐和自我提升活动。
疲劳感:是否经常感到身心疲惫,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。
满足感:评估自己对于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感,是否因为时间不足而感到焦虑、沮丧或失落。
工作与生活的平衡: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,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和与家人相处。
设定具体目标:确定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务,并优先完成。
学会说“不”:面对不重要的请求或干扰,勇敢拒绝,保护自己的时间。
合理规划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:高效的工作和适当的休息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。
自我反思:每天结束时,回顾自己一天中所做的事情,哪些是有意义的,哪些是可以改进的。